最近的天气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起起伏伏伏起起伏……
从“温暖如夏”到“雪花飘散”
我们只用了一个春天的距离
换句话就是“春如四季”
最近天气晴好
让人又嗅到一丝春天的气息
如果准备就此换上春装
先停下翻箱倒柜的手
因为气温又要“伏了”
新密本周气温暴跌
气温刚刚回升
短短两天内就以跳水的速度
下降十几度
并带起不小的“水花”
受冷空气影响,新密再次上演满20减15
今天最高气温还有19℃,明天就猛降至2℃
之后气温回归10℃以上
▼
3月5日(星期五) 多云转阴,2℃~19℃
3月6日(星期六) 阴转多云,0℃~3℃
3月7日(星期日) 多云转阴,1℃~10℃
3月8日(星期一) 阴转多云,4℃~11℃
3月9日(星期二) 多云,5℃~16℃
3月10日(星期三) 小雨,7℃~14℃
不仅气温暴跌
降雨、大风、降温 也丝毫不让
“组团”来袭!
图源:河南气象
这秋裤说啥也不能脱了
羽绒服也得拿出来穿上
在这寒如冬季的春天气温“大跳水”
是遇上倒春寒了吗
气温先升后降是“倒春寒”吗?
倒春寒是一种发生在春季的天气现象,常被人理解为——到了春天,温度回升后,紧接着就降温。
但其实,TA是指初春气温回升快,在春末由于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入侵等原因所导致的气温降低现象。
而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对于“倒春寒”的标准也稍有不同,但较多数人认可的就是: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
图源:摄图网ID500119269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最近这气温起起伏伏
千万别着急脱掉厚衣服
快看看“春捂”需要怎么捂
“春捂”怎么做才正确?
“春捂”是指人们春天不要急着脱掉厚衣物,适当地捂一点,尤其是小孩子的抵抗力较低,初春时急着减少衣物,很容易着凉生病。
头部
戴帽子可减少热量散失。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迎风直吹。
腹部
少穿低腰裤、露脐装。平时可用掌心对着肚脐,双手用力揉腹,帮助气血运行。
腿部
不露脚踝,不穿短裙。使正气存内,提升自己对外界邪气的免疫力。
脚部
睡前用42℃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暖遍全身。
15天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则过早脱掉厚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容易在冷热温变化中,引发感、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15℃
15℃是个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继续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考虑减一点衣服。如果气温15℃以上的天气持续7天以上,可以考虑结束春捂。
春捂的重点在人体下半部,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春捂不是让人穿更多的衣服,也不是非要捂出汗,捂出汗反而会损伤阳气。
图源:摄图网ID500119598
看了之后快跟自己家人科普一下
怎样是科学的“春捂”
— END —
(如二维码过期 可添加客服微信拉你进群)